交響樂是人類音樂文化的高級形式,演出時往往十余種樂器,參演人數幾十到上百人不等,這對演出服裝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就讓我們說說,交響樂團穿什么衣服,以及管弦樂交響樂團服裝要求。
在正式的交響樂音樂會上,男演員不穿西裝,只能穿燕尾服。女演員穿長裙,但風格不固定。他們通常穿自己的衣服,但必須是黑色的。
因為西方交響音樂會是嚴肅的音樂,不僅舞臺上要用優雅莊重的黑色,臺下的觀眾也要穿得體優雅的晚禮服。黑色代表莊重,可以讓觀眾不去關注表演者的衣著,而是認真純粹地欣賞音樂。
只有在劇目很熱鬧、參與人數多或者演出不正式的時候,音樂家才會穿花里胡哨的衣服。
在15世紀和16世紀,管弦樂隊的規模仍然相對較小,表演者只在私宅里招待貴賓,因此不需要穿禮服。
17世紀,他們開始與遍布歐洲的歌劇院合作。因此,在交響樂團誕生的前兩百年里,它不僅與上層社會密切相關,而且與他們所參加的最正式的社交場合密切相關。自然,樂隊的著裝也要體現他們的審美情趣,就像那些生活在巨大莊園里的歐洲貴族一樣,他們的仆人也不應該穿得太寒酸。
而且,私人舞會和歌劇通常在晚上舉行,樂團成員穿著晚禮服,——燕尾服、打領結,在這樣正式的社交場合,這只是一種社交禮儀。后來,規則逐漸放松,變得不那么死板。燕尾服讓位于西裝和黑色連衣裙,但在很多人看來,還是太正式了。
指揮家、表演者總是穿t恤、襯衫、外套,層層疊疊地出現在舞臺上。最后用蝴蝶結系好衣領,頭頂有一個火熱的聚光燈。這種狀態舒服嗎?能不能放開手腳去指揮和發揮?努力表演,沒多久就大汗淋漓。
達拉斯的小提琴家余凱文,曾經抱怨說,這場演出就像洗熱水澡一樣:“我們穿這些真的很不舒服.從里面的t恤到連衣裙和襯衫,都濕透了。連我的領結都像泡在水里。”他向《紐約時報》投訴。最后在表演完《幻想交響曲》之后,他自己做了一件襯衫,是吸濕排汗的面料,沒有肩縫,手臂很容易活動。
習慣也是一種力量。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習慣慢慢變成了習俗、禮儀、規矩,這是無法改變的。
古典音樂已經進入20世紀,觀眾越來越精英化、老齡化。交響樂團基本上延續了精英的著裝標準。如果有人想改變著裝的習慣,那真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伯恩斯坦知道做這件事有多難,所以他沒有采取太過激進的變革。他只規定了這件西裝要在周四演出的時候穿,其余時間都一樣。但實際上,就連伯恩斯坦本人也承認,他完全得罪了一大群人。就連當時的客串指揮家卡拉揚和巴比耶里也拒絕與這些“奇裝異服”的音樂家合作。最后,管弦樂隊不得不回到舊的軌道,將新的著裝理念封存。
伯恩斯坦知道做這件事情的難度,所以步子沒有邁得太大,只是規定,這套服裝只在周四演出的時候穿,其他時間照舊。可是實行起來,連伯恩斯坦自己也承認,他徹底冒犯了一大群人。就連當時作為客座指揮的卡拉揚和巴比羅利,都拒絕與這些穿著“奇裝異服”的音樂家合作。最后,樂團不得不回到舊軌道上,把這套新裝徹底封存起來了。
最近的例子包括巴爾的摩交響樂團,與時裝設計師合作設計更舒適的音樂會禮服;科羅拉多交響樂團也在嘗試改變,從黑色禮服變成略顯休閑的禮服,但也是全黑的。
以上就是關于,交響樂團著裝及其演變的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五洲之星長期從事,高品質禮服定制業務,精選進口初剪羊毛,塑造極致品質。如果您樂團最近有這方面的定制需要,歡迎與我們聯系。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