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紡織行業終端的持續復蘇和海外訂單的回歸,粘膠短纖維價格在一年內上漲逾6成,多家從事粘膠短纖生產的上市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喜人。
截至4月30日收盤,南京化纖三天內錄得兩板。
5月1日,公司發布股價異常波動公告。根據公司上一季度報告,公司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據了解,粘膠短纖維是該公司的主要產品。
公告稱,經核實,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無應披露但未披露或處于規劃階段的重大事項。公告特別指出,自去年10月以來,粘膠短纖維產業開始復蘇,短纖維產品價格見底并強勁反彈。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中泰化工4月29日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7.32億元,同比增長2521.6%。粘膠短纖維也是中泰化工的主要產品之一。
多家上市公司的更多相關官員告訴記者,粘膠短纖維市場正處于景氣周期的早期階段,預計未來市場價格將繼續向上波動。
為什么粘膠短纖維的繁榮有望持續?
粘膠短纖維,俗稱“人造棉”,是一種天然纖維素再生纖維,是與棉花質地相同的棉紗的原料。吸濕性好,手感柔軟,穿著舒適。
粘膠短纖維國內售價從去年5月初的8750元/噸,上漲到今年4月30日的14150元/噸,漲幅超過60%。來源:百川傅穎
據了解,粘膠短纖維產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從2018年到2020年,由于產能過剩和疫情,粘膠短纖維行業整體處于下行周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導致對水刺非織造布的需求不斷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引發了對消毒紙巾的需求,這使得粘膠對水刺無紡布的需求增加了幾十倍。”此前,一家生產粘膠短纖維的上市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據負責人分析,疫情不僅使粘膠水刺無紡布的需求大幅增加,也大大緩解了粘膠短纖維供過于求的問題
據國盛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紡織服裝庫存近年來迅速回落至較低水平,紡織下游消費增長和疫情緩解帶來的庫存需求增長有望達到8%-10%。此外,面膜,消毒濕巾等領域使用的高白纖維預計將繼續快速增長。在供應方面,2021年,粘膠短纖維供應方面基本沒有釋放新的產能。經過三年的產能清理,行業領軍企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這使得本輪粘膠行業熱潮的持續時間有望超過預期。
一季度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升
4月30日,三友化學披露了一份季度報告。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35億元,同比增長40.09%;上市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5.94億元,同比-2.1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在機構投資者最近的一項調查中,該公司表示,其主要業務是純堿、粘膠短纖維、氯堿和有機硅。其中,粘膠年產短纖78萬噸,是粘膠短纖龍頭企業之一
據該公司稱,粘膠市場在第一季度繼續上漲,市場處于高位
此前,該公司透露,計劃投資16.35億元,用新溶劑法建設6萬噸/年綠色纖維素纖維項目。公司表示,項目投產后,將使公司在第一代普通粘膠短纖維和第二代莫代爾纖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第三代萊賽爾纖維的比例,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差異化率,增強公司在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中泰化工: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16.3億元至19.3億元
日前,中泰化工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個月實現收入222.09億元,同比增長40.25%;上市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7.32億元,同比增長2521.6%。
同時,公司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測顯示,歸屬于公司的凈利潤約為16.3億元至19.3億元,同比業績已轉為盈利,增長約6.32倍至7.3倍。
在二級市場,中泰化工也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其股價從去年5月的每股4元漲到今年4月30日的10.07元,漲幅超過一倍。
根據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公司擁有完整的煤熱電氯堿化工上下游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粘膠fiber-粘膠shate,通過并購配置煤炭、焦炭、原鹽、石灰石等資源,在原材料成本、電力成本等方面優勢明顯。其中,在公司73萬噸粘膠纖維產能的基礎上,粘膠短纖維將增加1000元/噸,公司利潤將增加4.8億元。
南京化纖:今年一季度凈利潤是去年的10倍
南京化纖近日公布一季度業績,稱2021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約1.17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去年歸母凈利潤1103萬元。基本收益每股0.32元。
據了解,該公司在粘膠有8萬噸/年的短纖維生產能力。根據該公司的年度報告,粘膠短纖維占公司去年收入的80%以上,粘膠短纖維價格上漲,這有利于公司的盈利。
此前,該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計劃在南京六合廠投資建設一個20萬噸的萊賽爾纖維項目,該項目將分三期建設:一期4萬噸項目正在建設中,二期6萬噸項目將在一期項目投產后規劃。計劃在“十四五”期末啟動年產10萬噸的三期工程。
澳洋健康:該公司在粘膠,的短纖維產能為32萬/噸,實現扭虧為盈
4月28日,澳洋健康披露了一份季度報告。公司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53.75%;歸屬于母親的凈利潤為3607.4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據了解,該公司在粘膠的短纖維產能為32萬/噸,根據2020年年報,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化纖制造、醫藥物流和醫療服務,分別占收入的39.38%、32.8%和27.82%。
此前,公司表示,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由于粘膠,短纖維市場價格上漲,公司在粘膠的短纖維業務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公司的大健康業務收入和利潤穩步增長。
TAG: